网上有关“拗九节手抄报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拗九节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拗九节上午 ,福州亭江镇闽安村500名69岁以上的老人围坐在一张张圆桌前,一边欣赏着文艺表演,一边喝着志愿者送上的热气腾腾的拗九粥 ,场面温馨感人。本报记者 周明太 摄
编者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一美国小说家雷蒙德·卡佛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近来在网上热销,其书名更是令人回味深思;而今天,我们谈论福州拗九节时,又在谈论着什么?
正月廿九拗九节,这一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民间习俗,正走进政府和社会视线,大而化之为全民的尊老孝亲行动。连日来,鼓楼区的浓情幸福,马尾区的春风送暖,仓山的孝老爱亲,晋安的敬老爱老,民办非企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和福州电信的送拗九粥送话机 ,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走千家敬老服务……多彩的活动主题只有一个:敬老孝亲 。福州正努力将有福之州打造成敬老爱老之城。
百善孝为先。福州拗九节的尊老孝亲内涵,能否向全省传播延伸?福州的拗九节敬老爱老活动,能否也大而化之为全社会的常态?
“王奶奶,我们给您送拗九粥来啦 ,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熟悉的笑脸环绕身旁,亲昵的话语嘘寒问暖 ,甜糯软滑的“拗九粥”一勺一勺喂到嘴里,台江区苍霞街道92岁的空巢老人王光英哭了 。不是这碗粥有多稀罕,而是这里面有一份亲情 、一种眷恋、一腔温暖。
20日 ,农历正月廿九,福州特有的“拗九节 ”,家家户户熬煮甜粥孝敬、祝福老人。这一天 ,“有福之州,敬老之城”处处氤氲着粥的甜香,传递着浓得化不开的孝道亲情 。
“铁打”宴席流动的情
这天上午 ,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3000多平方米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张灯结彩,500位69岁以上的老人安座席上,一边欣赏精彩的闽剧表演 ,一边品尝热气腾腾的拗九粥。村里的年轻人端茶送水,周到殷勤。
“这两天一直在备料,请了这一带最好的厨师来煮粥 ,早晨从6点多就开始忙了。怕有些老人不适宜吃甜的,特意准备了咸 、甜两种口味 。 ” 闽安村村支书林锋说,今年福州市、马尾区文明办、老龄办等把 “拗九”活动放在村里 ,主办方除了给每位老人备好有太平面 、蛋的礼包,还给90岁以上老人派发红包。
“孝顺宴”的风俗在当地已沿袭多年。闽安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其中一半是老人 。让老人安享晚年 ,村里当作一项事业来做。马尾区最好的敬老院在村头拔地而起,孤寡贫困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免费的米、油,重阳节、拗九节的“千叟宴 ”一办就是12年……敬老成风的闽安村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
“我在村里生活了40多年 ,看着老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心!”72岁的林天祥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有24位,最年长者97岁,“我们肯定会出好几位百岁寿星!”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俗节日 ,也是一个宣传孝道文化 、弘扬传统美德的好机会 。 ” 福州市老龄办副主任邱松青说,今年的活动比往年更精彩广泛。各县区、单位广发倡议,或举办一场社区(村镇)老人文艺汇演或健身比赛、开展一次社区(村镇)“敬老孝亲”模范评选 ,或为老人办一件有益的事……人不分亲疏,事不分大小,人人参与 ,汇起爱的洪流。市老龄办、商贸服务业局 、人保局、红十字会、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福建众人公益志愿者社团等联合开展“进社区、走千家”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延伸服务结合起来,活动范围从社区 、农村向学校、民间资源延伸 ,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水乳交融 。
天下儿女尽学孝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天下儿女尽学孝 ,一孝就是太平年 。 ”对福州市的中小学生而言,“拗九节”是一个“学孝”的契机。
学做拗九粥,探望长辈,给长辈洗脚……在福州市数字少年宫的拗九节专栏 ,孩子们纷纷“晒 ”出自己的孝亲行动,以及对“孝”的感悟。
在闽江学院附中高二(2)班的林晨看来,“孝”是从紧张的学习间隙抽出时间 ,给住院的奶奶送一碗可口的粥,陪她聊聊家常;对台江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张智秀来说,“孝 ”是给隔壁的老奶奶唱一段爱听的闽剧 ,逗她开心……
“孝道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闽江学院附中德育主任陈祈罕说 。闽江学院附中附近的乐天泉社区有一位身患舌癌的特困老人,学院 “少年雷锋班”的同学坚持每周轮班到她家打扫卫生、买菜做饭 、陪她聊天 ,整整坚持了2年。老人去世前,特地让人搀扶着走到学校,含泪送来“尊老敬老 ,深情难忘 ”的牌匾。老人去世后,雷锋班全体同学相拥而泣 。
福州延安中学初二(七)班的团支书林书乐同学把“孝行天下”团日活动放在民俗专家方炳桂家中,请方老给同学们介绍“拗九节”的缘由和内涵。
“孝有狭义的,就是对家长关爱的感恩;也有广义的 ,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的本质是感恩,这种感恩 ,可以是对父母,也可以是对恩师、对他人 、对社会,善待所有人 ,成就自己,造福他人 。” 林书乐说。
对于儿子的感悟,林书乐的父亲很欣慰。他说 ,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往往鼓励个人物质财富的创造,却忽视对精神境界的培育,孩子们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甚少 ,受人格独立、个性张扬的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却很深 。因此,将“拗九节 ”的传统孝道教育和现代人格教育有机结合,形成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现代价值观念尤其必要。
孝是平常中的坚持
如果说在“拗九节”这天孝敬老人,也许大家都做得到;但若是平常 ,天天坚持志愿帮助老人,为老服务,这“孝”就不那么容易。然而在福州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做到了 。
17日一早,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社区的志愿者程秋芳来到陈依金老人的住处,帮她挑衣服、配帽子 ,把老人打扮得清清爽爽,陪她去吃区、街联办的“百叟宴 ”。
“11年了,秋芳比我闺女都亲呢!”陈依金感慨地说 ,自己有4个孩子,都邀她到高尚住宅区去“享福”,可她待不了几天 ,又回到苍霞街道的老屋子里,为啥?“孩子们都上班去了,只剩下我孤单一人,没人说话没人陪。这里好啊 ,有秋芳照顾我,街坊邻居一家亲! ”
看着陈依金幸福的笑容,程秋芳也笑了。她说:“我们社区助老志愿者很多 ,我只是其中一员,帮助老人我很快乐!”
去年冬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独自去中亭街 ,不慎滑倒在地,很多人不敢扶 。程秋芳刚好路过,二话没说 ,马上把老人送到附近的医院诊治,幸好没什么大碍。“不认识的老人,迷路的 、摔倒的 ,我也一样会去帮。” 程秋芳说 。
同一社区的陈聪成立了一个家庭慈善基金,全家5口人,每人每天节省1元钱,除了捐给灾区 ,还用于帮助街坊邻居中的贫病老人,被公认为社区的“身边好人 ”。
10年来,马尾镇马江社区的翁建辉 ,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自幼患脑膜炎失去听力的孤老叔叔。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仅靠政府发放的低保金生活 。经济不宽裕的翁建辉把叔叔接到身边,最好的房间给叔叔住 ,有好吃好用的总是先想着叔叔,一有空就陪叔叔说话,从心理和身体上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担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后 ,她把服务的老人也当做自己的亲人,贴心照顾,先后为3位孤寡老人送终。
孝行 ,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平常中的坚持 。
标签:拗九节 老人
拗九节手抄报内容
拗九节手抄报内容简短语如下: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清早 ,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 、红枣、荸荠、芝麻 、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 ,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 、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 ,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 ”)
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 、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 ,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 ”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 。“拗九节”里 ,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
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 ,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拗九节的手抄报内容
拗九节手抄报内容
拗九节是一个感恩的传统节日,那么拗九节手抄报又能怎么制作呢?下面拗九节手抄报内容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欢迎大家浏览 。
关于拗九节
拗九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正月廿九日 ,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 ”又称“后九节” 、“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 ”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 ,再加上花生、红枣 、荸荠、芝麻、桂圆 、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 ,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 ,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 、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 ”) ,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 、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 ,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的故事
拗九节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福州有个叫目连的小孩子,很孝顺 ,很爱妈妈。后来他妈妈犯了错误关进牢房里,经常吃不饱,目连呢经常去看望妈妈,带去食品给妈妈吃 ,但每次都被狠心看守人截留下来吃掉了,所以妈妈呢经常饿肚子。后来在农历正月廿九这一天,目连就想了个办法 ,用尾梨、花生、桂圆 、红枣、红糖和糯米等煮成了粘糊糊的糖稀饭,上面还撒上黑芝麻,虽然看上去黑不溜秋的不好看 ,但吃起来香喷喷的,取名拗九粥。送到牢房后,看守人一看这稀饭这么难看 ,黑糊糊的、乱七八糟的,就问道:“这是什么饭啦?”目连用福州话回答说:是“拗垢粥 ”,福州话“拗垢”就是肮脏的意思 。看守听说是这么肮脏的东西 ,就不吃了。就这样,香喷喷的拗九粥就送到了妈妈的手上,妈妈吃了拗九粥以后肚子就不饿了,激动地抱住了目连 ,流下了眼泪。
因此从那时候起,福州人就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九这一天称为“拗九节” 、又叫“孝顺节 ”、“后九”(正月初九为前九、十九为中九) 、“孝九节”、“送穷节 ” 。这一天呢,福州人都要吃目连发明的“拗九粥” ,即“拗九孝顺粥”,奉敬长辈,感激长辈的养育之恩 ,也送给孤寡老人和穷人吃,就能驱邪避难,保佑平安。这是福州人特有的美好的传统习俗。
目连的妈妈进牢房时 ,恰好是二十九岁,于是福州人认为“九 ”是灾难的岁月,岁数逢九就“犯忌” ,要避难 。所谓“逢九”,有明九与暗九之分。凡是九、十九 、廿九、三十九岁、…都属明九。九十岁以上,年年都视有九;凡是十八岁 、廿七岁、三十六岁、四十五岁、…都属暗九 。一般暗九只送“拗九粥 ”。而明九,要加送太平面 、猪脚 ,或鸡面、福桔等,特别是出嫁的女儿,都要向父母及长辈“送九” ,以表示儿女孝敬老人之心,俗称孝顺节。总之呢,吃了拗九粥就平安无事了 。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代)《增广贤文》。动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理 ,人难道不会吗?
孝顺的诗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 ,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拗九节的手抄报内容如下: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市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正月廿九日 ,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 、“孝顺节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 ,再加上花生、红枣 、荸荠、芝麻、桂圆 、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 ,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 ,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 、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 ,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 ,吃一碗“太平面 ”,以求平安 、健康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 ,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 ”: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
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 ,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
关于“拗九节手抄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荐笑]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123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荐笑”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拗九节手抄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拗九节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拗九节上午,福州亭江镇闽安...
文章不错《拗九节手抄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