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近期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 。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 ,下西洋的时间分别为:1405年6月、1407年10月13日 、1409年10月、1413年11月、1417年6月 、1421年3月3日 、1430年。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

郑和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 ,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 、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郑和回来为什么疯了

郑和下西洋碰到不能够达到皇帝的要求,寻找到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 ”;

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_,《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 ,有未被抹杀干净的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羡俗 ”;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 ,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 ,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 ,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 ,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 。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 、名单、航海日志 ,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

郑和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原因

在甲午战争之前 ,日本就小试牛刀吞并朝鲜,在见识到清朝无力保护附属国后便倾其全国之力,悍然发动甲午战争!那么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吧!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

1、19世纪70年代以后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 。同时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 、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 、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 ,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

2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 ,产生垄断组织。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 ,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 ,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 ,代表军阀 、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 ,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为乘机夺取在华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因准备未就绪 ,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

4、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对外实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妥协投降;对内不能修明政治,做任何有意义的改革 ,相反搜刮掠夺 ,大肆铺张。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李鸿章实行“避战求和 ”的方针,寄希望于其他列强的“调停” ,不作战争准备。

5 、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外国人对郑和真实评价

如果想要听不和谐的声音,那就是他们说郑和是为了寻求海洋掠夺之路来的,说中国让郑和去圈占海洋地盘 ,说郑和还带来文化侵略,诸如此类 。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对比

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革命,而其不同的原因我认为是在于启蒙思想在法国的崛起所致 ,要想推翻一个政府,撼动一个政权的稳固性,必先转变民众的思想 ,这里的民众不光是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通常是思想转变的先驱,而要想革命成功 ,可不是靠少数知识分子就能实现的 ,必须是全体公民的思想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才行

因为启蒙思想在法国被广泛认同,视为主流思想,这种思想上的革命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便已完成 ,再加上路易十六召开三级议会,把资本阶级到无产阶级从上到下得罪了一遍,思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 ,新兴资本阶级与封建士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革命的爆发已成必然,到了这个时候 ,革命就成了各阶级之间为争取权益,来比比谁拳头更大的事儿了,站在封建君主专制这边的只有士族阶级和宗教阶级 ,但无论是王权还是神权的权威都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占据人们思想高地的是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的阶级划分都是呈金字塔型的 ,下层阶级的人数要远远多于上层阶级 ,这点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尤为明显,其革命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而辛亥革命虽然也是有少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目的而爆发的革命 ,但这并非本质只是层皮而已,与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朝代更迭在本质上并未区分开,究其根本就在于思想 ,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民主思想近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信息传播困难 ,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当权者的打压,使得大部分中国人依旧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 ,民主思想极难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同,得不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任何革命都是瞎扯淡 ,即便如此 ,辛亥革命最后还是成功了,主要还是因为满清朝廷昏晕无能 、丧权辱国、欺压百姓、民不聊生,不可否认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有 ,但大部分人支持革命主要还是为了改朝换代而已

这里涉及到中国古代的阶级关系,看上去士族阶级和各级官吏凌驾于其他阶级之上作威作福,但换个角度来看 ,政府倒更像百姓的工具,你能给我带来极大的好处,那我就对你歌功颂德 、毕恭毕敬 ,政府就是个好使的新工具,如果好处不是很多还有些坏处但还可以接受,那么我就抱怨几句 ,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政府就是个顺手的老工具,虽然没有新工具好 ,但毕竟使惯了用起来顺手 ,将就着用算了,可如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那么对于百姓来说 ,这就是件坏掉的工具,是个没用的垃圾,留着都嫌占地方 ,随手就可以扔掉,然后付出不小的代价买个新工具用,在各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 ,这种象征着坏工具的贪官污吏直接被百姓活活打死的不计其数,只要百姓不满意了,管你是真龙天子还是地方小吏 ,统统一撸到底,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权体制转眼间就能灰飞烟灭

晚期的清政府就是个烂掉的坏工具,百姓看到货架上出现了一件叫做国民党的新工具 ,看起来挺好用的 ,于是便纷纷倒戈相向,清政府便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了,辛亥革命虽说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爆发的革命 ,但恐怕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不过是又换了件工具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民党的统治也不持久 ,只是因为百姓发现这件工具徒有其表,实际上一点也不好用,碰巧名为社会形态的这家商店这次上货速度比较快 ,货架上又摆上来件叫***的工具,于是百姓就又高高兴兴的换了件新工具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究其根本就是思想上的不同 ,思想对于革命有着难以言喻的指导作用,所以同一革命目的的不同革命所产生的不同,都是因思想上的不同而产生的 ,所以新思想有没有传播开来 ,并得到广泛认同,便是不同的原因之所在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 ,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浑狭饮]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1392.html

(57)
浑狭饮的头像浑狭饮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浑狭饮的头像
    浑狭饮 2025年09月20日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浑狭饮”

  • 浑狭饮
    浑狭饮 2025年09月20日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郑和一共...

  • 浑狭饮
    用户092010 2025年09月20日

    文章不错《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