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

网上有关“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

1、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 ,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 、玉石、金属、漆木 、牙角、丝毛棉织物等 。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

2、按照所服务的对象来分类:

——宫廷工艺美术——文人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等。

按照用途分类:

——生活日用(实用)工艺美术品。如陶瓷 、花布 、家具、漆器等 。

——装饰欣赏(陈设)工艺美术品 。如牙雕、玉器 、景泰蓝、缂丝等。

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 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 、阶级性、民族性、手工性等相关特征 。

3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的陶器。1921年 ,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 ,故称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 。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 ,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彩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

4 、原始社会的制陶技术是逐步发展的 。经历了下列几种方法:

泥条盘筑法

涅制法

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形-装饰-晾干-焙烧)

5、彩陶分类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 ,到甘肃天水 、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 、船型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 、菱形纹、瓣形纹等 。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线。

(2) 、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 。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和曲线结合 ,纹饰黑白双关 。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丰富 。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 ,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4) 、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 ,(1)用漩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 ,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 。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 ,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装饰有直线 、折线纹、回纹、网纹。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6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 ,因为1928年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 ” 。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Black pottery) 。黑陶采取轮制法。器型浑圆工整 、厚薄均匀。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 ,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 。黑陶具有下列特点:

黑:乌黑的色彩;

薄: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又称“蛋壳陶”

光:器表光亮;

纽:具有器耳或者盖纽。

7、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是工艺造物的萌芽时期 。工艺美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具有如下特点:1、就地取材;2 、工具的创造日趋美观、实用;3、装饰纹仰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 、几何化、图腾化、抽象化;4 、装饰趋向于形式美感;5、技术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因素。

8、“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 、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 。颜色灰青,故名青铜。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前2000年前左右开始 ,典型特征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各种器物,时间长达1500余年。商晚期与西周早期最为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器逐步衰退 。

9、失蜡法 ,用蜡作原料制模。外包泥浆、用火烤干即可。此种方法能生产和设计复杂的容器 。

10 、司母戊大鼎,高133cm,长110cm ,宽78cm,重875公斤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造型雄浑大气 、厚重、庄严 ,四柱足粗壮有力,长方形鼎腹周正雄伟、两耳挺拔,显得十分威严。司母戊大鼎以夔纹和饕餮纹为主 ,腹外为装饰带,铸造时需要一百人操作,用七八十个坩埚(炼铜器 ,12.5公斤)

11 、春秋晚期鲁国的工匠总结当时的手工艺技术,写成《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 。 ”的朴素的工艺观。

12、三代时期的青铜酒器五爵指的是:爵、斝 、角、觚、觯

13 、金银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方法是在青铜器的表面依照图案纹样凿刻出浅槽,然后再嵌入金垠丝 ,经过锤打后磨平,这种装饰方法使青铜器呈现出华贵绚丽的效果,宗教气息较少 ,世俗气息更加浓郁。

14、三代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以饕餮 、夔纹为主,具有狞厉之美 。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 ,铭文长达497字,是我国古代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15 、汉代灯具特点:

(1)功能合理(尺度适宜、消烟除尘、挡风调光)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 、灵巧生动,优美活泼

(4)装饰华丽、纹样丰富 ,色彩灿烂。

例子: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与朱雀灯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长信宫灯通高48cm,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 。跪于地 ,头梳发髻 ,上戴头巾,上身下直,左手持灯座的柄 ,右臂高举,袖口形成向下的灯罩,像喇叭一样 ,体内是空心,起消烟作用,灯盘内有槽 ,槽内有屏板形成灯罩,可以转动,开合调节照射的方向与亮度 ,还可以挡风。科学性、艺术性完美统一。

16 、铜镜使人们关注自身的美 。山字纹是战国时期铜镜的代表性装饰。规矩镜也称为“ TLV镜”,流行于王莽时期,常装饰青龙、白虎、朱雀 、玄武四种图案。

17、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叫瓦当 ,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 ,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 、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 ,为精致的艺术品 。具有代表性的如汉代的四神纹样。(青龙 、白虎 、朱雀、玄武)

18、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 ,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 ,器壁坚硬而单薄,器型稳厚 、线条流畅。

19、唐三彩:驰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的粘土作胎 ,用含有铜、铁 、锰、钴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作为着色剂进行上釉,再经过800℃温度的烧制,在器表上形成色彩斑斓的釉色装饰 ,十分绚丽。唐三彩的色彩亮丽 ,有黄、绿 、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 ,彩色斑斓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 、水器、酒器、文具 、家具 、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20、夹苎:(苎指苎麻纤维织的布)夹苎是用漆直接造型的的工艺方式,从木胎-脱胎 ,标志工艺本身的成熟。考古发掘证明发现较早的夹苎漆器是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夹胎漆奁 。

21 、金银平脱:用薄金片或银片做成花纹贴在漆器上,加漆两三层,再研磨平整 ,显出金银花纹由(又称推光)富丽华美.

雕漆:以前在木胎上雕刻再上漆,到唐代后,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 ,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剔红)当时刀法快,古拙 ,不如后来纤细圆滑。

22、戗金银:宋代新创的 ,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源于战国的针刻。填金的是戗金 ,填银的称为戗银 。

23、中国青铜艺术之后,漆器工艺发展逐渐兴盛,取得伟大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夹纻甚为流行;元代是我国雕漆发展的高峰时期 ,14世纪中叶,浙江嘉兴出现两位著名的巨匠 张成 、杨茂;明代还出现我国古代第一部漆艺专著《髹饰录》,是由安徽新安著名的漆艺家黄成写的。清代时期形成了几个制漆中心 ,各具特色。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州的脱胎 。

24 、渎山大玉海:墨玉酒瓮 杂色墨玉 高70厘米,宽135厘米,182厘米 ,重约3500公斤。可容纳酒30石,造型气势磅礴。内刻乾隆作的三首七言诗及注释.开始造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已经700多年 。初置琼华岛广寒殿中 ,后流落到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内 ,道人用以菜瓮。乾隆时“合以一千金换取,置承光殿中 ”(北海团城)浮雕装饰极为生动,设计巧妙 ,“变瑕为瑜 ”。

25、素纱禅衣: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即长沙国丞相,完整的织物品和服饰达100多件 。有两件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 ,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最轻薄的丝织品。素纱禅衣,长128cm,袖长190cm ,无色纱。这件禅衣是用作罩衫,穿锦衣外面的 。古代妇女的衣服轻细,往往外罩一件禅衣 ,华丽高贵。其仅重49克,不足一两,如果除去领和袖口较厚重的边缘 ,重量仅半两多一点。

26、中国刺绣历史悠久 ,唐代之前,多为实用以及装饰用,宋代趋向于观赏性 ,讲究绘画性的传神意境表现 。清代形成许多地方刺绣 。著名的有:苏绣 、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

27 、年画是民间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明清以来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

28、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各大窑系在陶瓷品种上各具特色。如定窑的白瓷;哥窑的开片;钧窑的窑变。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质朴豪放;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窑主要生产黑釉瓷器 。

29 、明式家具:(1)明式家具是明代到清代早期以花梨木、紫檀、红木 、铁力木等高贵材料设计制作的优质家具。(2)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 ,造型简洁,庄重质朴,线条优美;(3)不事雕琢 ,装饰洗练,注意自然纹理和材质美感;(4)工艺精巧,比例适度 ,典雅大方。明式家具式我国古典家具的杰出代表,对于现代家具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

30、陵阳公样:指唐代时期著名的织锦纹样。由窦师伦设计,因为他被封为陵阳公 ,故名。纹样章彩奇丽 ,常以对雉、斗羊 、翔凤、游麟等祥鸟瑞兽、仙花瑞草为题材,图案采取对称形式,取意和睦吉祥 ,艺术效果很好 。

31 、宝相花:是唐代流行的织锦花卉纹样,在其他工艺美术中也用作装饰。基本构成多是以牡丹、荷花、菊花为主题,再配上规则排列的联珠 ,造型丰满,层次繁密,以推晕法表现鲜艳的色彩 ,装饰性强,富丽堂皇,含有宝相 ,艺术价值高。

32 、纳失失:指古代加金织物 。又称织金锦 。一般有片金和捻金两种。约始于战国,元代时期极为盛行,为统治者独享的织物。也叫“纳克实” 、“纳石失”、“纳失思 ”等 。

缂丝:我国传统工艺之一 ,新疆楼兰曾出土汉代缂丝 ,也称刻丝,克丝。现在仅苏州有制造。

33、云锦:明清时为官廷织物,用于服饰 、赏赐 ,富贵华丽绚烂如云霞(南京生产) 。有妆花,库锦,库缎等。

我国陶艺发展到明代进入彩绘的世界。明代以前 ,陶瓷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白瓷发展快,为陶瓷装饰与审美开拓了新的天地 。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中心。江苏宜兴被称为陶都,生产紫砂陶器。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题款 。

34、斗彩(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即先用青花料描出轮廓 ,上釉烧成青花之后,再在釉上彩绘,填入五色 ,色彩艳丽,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对象 。成化时期斗彩以酒杯著名 。成化鸡缸杯 ,以装饰鸡纹为最,成化彩绘多为平涂,故称“成窑一件衣” ,风格秀丽清雅。

35、五彩:是成化斗彩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以明代嘉庆 、万历时期较突出,清代康熙时也有很大发展。是斗彩的再发展 ,青花颜色的地位较斗彩弱,或成众色之一 。红、黄、绿 、褐、紫等为主。

36、清代粉彩:创于康熙时,流行于雍正时期。颜料中加玻璃白(砷)使颜色烧成后软化 ,柔和,淡雅 。故又称软彩。格调文雅,深受宫廷喜爱。以绘画题材为装饰 ,艺术价值很高 。

37 、珐琅彩:即古月轩瓷器,康、雍、乾三代时名贵用器,内廷赏玩 ,在瓷胎上用进口的珐琅料绘制花纹 ,入窑烧成,又称为“瓷胎画珐琅 ”。受明代“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影响而发展的。创于康熙年间 。乾隆时期最流行。做工考究,装饰细致繁缛 、华丽。

鹿的文化象征

鹿在古代还被视为神物 , 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东周时期 ,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真实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点 。作为美的象征 ,鹿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历代壁画 、绘画、雕塑中都有鹿 。如汉代的骑士射鹿图,佛座上的卧鹿浮雕;内蒙古白岔河发现商代巖画 ,其中以鹿最多,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厚;现代的街心广场、庭院小区矗立著群鹿 、独鹿、母子鹿、小鹿 、夫妻鹿的雕塑;一些商标、馆驿、店铺扁额也用鹿 ,是人们向往美好 ,企盼财运兴旺的心理反映。 甲骨文鹿字突出一双鹿角。《说文》中提到:“鹿,旅行也 。鹿之性见食急,则必旅行。”由公鹿 、母鹿成双出游衍生而有婚姻含义。而丽字本来就是与鹿有关的象形字 ,象两张鹿皮之形,古人嫁娶男方要送女方以两张鹿皮作为聘礼 。寓意迎娶美丽的姑娘!丽字的美丽之义则是后引申出来的。《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 ,以俪皮为礼。 ”后人称夫妻为伉俪 。而俪皮就是鹿皮。而美丽也被作为善良、柔美形容女子端庄、内敛而沿用至今。过去有两个成语 。一个是“鹿车共挽”,是旧时用于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而鹿车就是我们在过去常见的独轮车。还有一个叫“鸿案鹿车” ,也是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之意 。 自古以来 ,鹿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从开始的食其肉 、寝其皮、用其骨,开始发展为后期的不断深入认识 。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时间。《坤雅》云:‘鹿乃仙兽,自能乐性 ,行则有涎 ,不复急走。 ”可见古人认为食鹿脯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把长寿鹿称为“仙鹿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 ,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 ,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我国五代一部著名的本草书《日华子本草》中记载:鹿,补虚羸 ,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 。可见人们对鹿药治疗男女生殖疾病是早有认识的。鹿不仅将男性的生殖年限大大延长 ,而且将做母亲的权利重新赐还给那些渴望做母亲而不能的芸芸众生,对人类的繁衍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人们崇拜是理所当然的。所以 ,鹿自古以就被赋予了健康的象征意义 。 鹿与战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鹿是古时人们经常追逐捕猎的对象 ,于是,当人们目睹统治阶级对权力的追逐时,便很自然地联想日常生活中逐鹿捕猎的情形 ,并以此为喻,使鹿具有象征的意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而唐朝宰相魏徵在《述怀》诗中也提到:“中原初逐鹿 ,投笔事戎轩。 ”这里的鹿比喻帝位 、政权。鹿为什么堪比帝位 、政权呢?说明鹿在历史上作用很重要 。在石器时代,乃至青铜武器出现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应该说拥有此类武器的多少 ,就决定战争的胜负 。因此,在战争之前,各部落都往往要先去追逐鹿群。鹿角就是武器。得到鹿群就得到武器 ,失去鹿群,就等于失去武器来源 。当然帝位、政权、统治地位就难保。这样,鹿就等同于帝位 、政权了。这应是司马迁所说“失其鹿 ”的原意 。惟其少 ,因而要去逐 ,逐鹿是战争之前必经的过程。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逐鹿中原”、“进禄加官”等等,都有仕途、权利的象征。

梅花鹿象征意义是什么

“鹿 ”是取其与“禄”谐音的象征寓意,所以“鹿:包容了“禄”的含义 。鹿包容高官厚禄和福的含义 ,“梅花鹿 ”与“梅花榜”有一定联系,是那时绍兴读书人美好的象征。

鹿代表着什么?

《宋书》:“虎鹿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 ,其毛色白,,以五百岁者 ,即能变化。”鹿寿可达两千年以上,乃为长寿仙兽 。

鹿为长寿 、繁荣昌盛的美好象征。千年鹿为仓鹿,又五百年为白鹿 ,又五百年为玄鹿。

鹿与禄同音,有蝙蝠、禄、仙鹤组成“福 、禄、寿 ”图 。

还有百鹿图,寓意高官厚禄 。

鹿在俄国象征什么

在西方文化中 ,鹿还象征著月亮 ,这个象征应该是源于西伯利亚的神话,说的是月人和驯鹿的故事。驯鹿带着小女孩在天空游玩,这时月人出现了 ,要抓小女孩,驯鹿把小女孩藏了起来,月人一直找不到小女孩 ,并且越来越虚弱,最后小女孩出现,制服了虚弱的月人。虚弱的月人为了回到天上 ,答应要为驯鹿和牧人服务,做指引他们的灯塔,为他们计算年月 。在北方文化中驯鹿也象征著“葬礼”因为他们认为驯鹿可以引导亡灵。另外还有一个象征就是众所周知的“圣诞节”。在西方 ,雄鹿还象征著“生殖能力强的男性 ”,原因就是雄鹿生殖能力真的很强,由此还引申出了“太阳”、“生命力”的意象 。

鹿还有“权利 ”的象征 ,普遍的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人们因为资源稀缺 ,拿鹿角做武器争夺地盘,得鹿群者得天下。(话说,不是有石器吗?!)

总的来说 ,鹿的象征虽然有很多,但最经常用到的就是“神秘 ” 、“智慧”、“希望”、“引导者 ”这四种象征。

在古代,鹿代表什么

鹿 、禄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张晏注:“鹿喻帝位。”即鹿作“禄 ”解。如“指鹿为马”是强权的强词 ,“鹿死谁手” 、“平原逐鹿 ”,都寓意于政,治,之,争 。

鹿在古代还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 ,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欧美国家的圣诞老人乘坐鹿车,也是借鹿来获得好运。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 。东周时期 ,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真实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点 ,认为鹿角有神,异之力 ,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作用 。

古代寓意纹样。又名“六合同春”、“鹿鹤同春”。“六合 ”,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 。“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 ,万物欣欣向荣。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 ”取“陆 ”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 ”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 、椿树等 。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在明代 ,有以六鹤来表现的。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四:“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合同春之义” 。

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 ,歌以赞松,诗以咏松。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咏松之历寒不衰,四季长青。

松 ,为百木之长,耐贫瘠,阴处枯石缝中可生 ,傲霜雪 ,四季长青而不凋零,象征不渝和永恒 。

松,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 ,寿享万年,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我国民俗祝寿也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之辞。

宋.仲皎有诗《静林寺古松》为证:“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行人不见树栽时 ,树见行人几回老 。”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爱松、敬松,并把松 、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松坡杂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 。) ,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艰难时松使人顽强,顺利松使人振奋。

荀子《大略》中言道:“岁不寒 ,无以知松柏。事不难 ,无以知君子 ” 。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少年时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树 ,十余年间,亲手栽的松树多达数万株。《东记》中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 ,皆中梁柱矣”的记载。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松 ,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以自乐 。

宋.张玉娘《望松岭》中:“岭上松如旗,扶疏铁石姿,下有烈士魂 ,上有青兔丝,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 ,欲试烈士心 ,请看松下枝。 ”

方,志,敏《对联》中写道:“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 ,青松翠竹白梅兰。”

陈,毅,元,帅有诗一首《冬夜杂咏》赞扬松之高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

聂,荣,臻,元,帅对松柏情有独钟,在他居住的院子里处处都是挺立的松柏,就连室内墙上挂的国画也全是松柏图 ,80岁生日时,还自题“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 ”的联句。

著,名,哲,学,家 ,北,京,大,学,冯,友,兰,教,授,寓,居北,大,燕,南,园30余年,庭院内有松3棵,于是命其居室为“三松堂 ” ,以铭其志。

松树象征著坚韧、顽强 、不渝和永恒 ,人们歌颂它,赞美它,甚至建议把它推举为国树 。

今日我以松为友 ,以松的品格来要求自己,以发展民族产业为已任,以造福人类健康为使命。

松是古今被咏赞的植物。《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 ,……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 ,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宋代王安石在《字说》说:“松为百木之长 ,犹公也 。故字从公 。”有人拆字“松 ”为十八公,元代冯子振写有《十八公赋》,明代洪璐著有《木公传》 ,现,代,革,命,家和军,事,家,陶,铸也写有“松树的风格”等等。史载秦始皇巡游泰山 ,风雨骤至,在大松下避雨,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 ,后人称此树为“五大夫松 ”。......

鹿代表什么

你好 。

《宋书》:“虎鹿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 ,,以五百岁者,即能变化。”鹿寿可达两千年以上 ,乃为长寿仙兽。

鹿为长寿、繁荣昌盛的美好象征 。千年鹿为仓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为玄鹿。

鹿与禄同音 ,有蝙蝠、禄 、仙鹤组成“福、禄、寿”图。

还有百鹿图,寓意高官厚禄 。

鹿在基督文化里有什么代表意义?

在圣经里很多地方都有“鹿 ”,我映像里都是指著美好的所说 ,建议LZ你读一读圣经 ,我相信会受益匪浅的,我相信要比**等等更能给你直观的认识:)

PS:另外,楼主 ,“鹿”并不是一种宗教性质的象征,其他的任何动物 、事物,也不是 ,将具体的物(动物 、事物)作为象征,甚至崇拜,不是基督教。

在基督教内 ,“象征”只有一个,就是十字架,希望你能去探寻十字架的巨大奥秘 ,耶稣为救我们罪人鼎做的一切,愿 神祝福你

雄鹿在西方文化有什么象征意义

鹿图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因此鹿图腾的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

什么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就是原始人类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加以崇拜 ,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

那么自然界的动物那么多 ,为什么偏偏选上了鹿呢?

我个人觉得和鹿的生活习 *** 息相关,西方的鹿大部分生活在森林之中,感官发达 ,逃跑能力一流。

原始社会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试想一下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原始人举著石斧心惊胆颤的走在森林边缘,希望能找到点什么 ,因为他好几天没有打到猎物了,今天再没打到猎物,回家就要跪搓衣板(远古时期哪来搓衣板。= =!)或者把石头举过头顶蹲马步(你以为在看《我们穿越吧》?!)总之就是要被部落里的母老虎惩罚 。(说谁母老虎呢!)以上废话 ,因为知乎回答要很长才有人点赞 。

一个正在打猎的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走在森林边缘,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只头上长角,四肢修长的奇怪物种 ,步态优雅地从这个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面前走过,仿佛在挑逗,告诉这个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快射我!快射我! ”(好污。。 。)可是这个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的手中拿的是石斧啊 ,又不是弓箭 ,怎么射!

于是,一场原始社会的跑男开始上演。跑男在追,奇怪物种在逃跑(奇怪物种的内心OS:我没急支糖浆 ,干嘛要追我!!!)

最终,两条腿的还是始终跑不过四条腿的,更何况是在地形极为复杂的森林中 ,四条腿的消失在森林中,在两条腿的面前是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的湖面。

两条腿的凑过去,看到湖面的倒影 ,吓得把石斧丢进了湖里 。这时湖面泛起金光,白袍甘道夫浮出水面,问这个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年轻的猎人哟 ,你掉的是这把金斧头,还是这把银斧头,还是这把石斧头?”

这个苦逼的妻管严的原始社会男人当然听不懂现代汉语 ,只是觉得好神奇。他没拿斧头 ,只是跑回部落,告诉部落的所有人:他遇到了一只长著角,四条腿跑得飞快的神奇物种 ,他追着神奇物种到了一个里面住着丑陋无比的人的地方,里面蹦出了一个全身发光并且说著不知道那个宇宙的语言的老人。

母老虎说:“这是神迹啊!我们把那个神奇物种当作我们部落的守护神吧!”

于是鹿图腾流传至今 。

以上纯扯淡,简而言之 ,因为鹿生活在森林中,感官发达,逃跑能力一流 ,原始人类很容易跟丢,于是鹿就有了神秘色彩,而神秘色彩就是宗教的一个基本特征。

因此鹿最早的象征就是“神秘 ”和“智慧 ”。

鹿虽然比较难搞 ,但因为其温和的性格,鹿还是会被作为人类首选的猎物 。而鹿擅长逃跑,因此要猎鹿必须要死命的追 ,鹿“引导者”的象征意义由此而来。

纵观影视作品中的鹿 ,几乎都是以智者、引导者的形象出现的,这与鹿“神秘” 、“引导者 ”的象征不无关系。

据说在北方地区(不是中国的北方)流传着一个月人和驯鹿的故事 。驯鹿带着小女孩在天空游玩,这时月人出现了 ,要抓小女孩,驯鹿把小女孩藏了起来,月人一直找不到小女孩 ,并且越来越虚弱,最后小女孩出现,制服了虚弱的月人 。虚弱的月人为了回到天上 ,答应要为驯鹿和牧人服务,做指引他们的灯塔,为他们计算年月 ,可见在北方地区驯鹿有着很高的地位。另外在北方地区驯鹿也象征著“葬礼”因为那里的人们认为驯鹿可以引导亡灵。

另外还有一个象征就是众所周知的“圣诞节” 。

在西方,雄鹿还象征著“生殖能力强的男性 ”,原因就是雄鹿生殖能力真的很强 ,由此还引申出了“太阳”、“生命力”的意象。

鹿还有“权利 ”的象征 ,普遍的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人们因为资源稀缺,拿鹿角做武器争夺地盘,得鹿群者得天下。(话说 ,不是有石器吗?!)

总的来说,鹿的象征虽然有很多,但最经常用到的就是“神秘”、“智慧” 、“希望 ”、“......

关于“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漏寄够]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1642.html

(28)
漏寄够的头像漏寄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漏寄够的头像
    漏寄够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漏寄够”

  • 漏寄够
    漏寄够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 漏寄够
    用户092102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浅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1000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