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网上有关“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金陵驿阅读答案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

作者诗中首句通过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 ,自己则像天边漂浮的孤云而不知归宿.描绘了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现实.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 、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 ,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 。

B.颔联“元无异 ”和“半已非 ”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 ,情关百姓疾苦。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 ,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 ,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本诗中的“旧家燕子傍谁飞 ”一句诗 ,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3.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离宫 、夕晖 、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 ”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三个采分点) (4)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答案: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 ”“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 ,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 ,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

(5)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 ,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 ,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 ,外柔内刚 ,深挚悲壮 。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6. 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答: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 。

行宫破败,荒草四合 ,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概括景象2分,简要描述3分)7. 这首诗用多种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 ,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6分) 答:.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离合 、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

②用典。本诗多出化用典故。

如“旧家燕子 ”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道尽国家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 。又如“杜鹃啼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③反衬(对比)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 ,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 ”的沉重情感。(分析一种手法3分)8.诗中哪一句是“述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2分) 答:末句 。

(1分,答其他不得分)表达了作者决不曲膝求生的崇高气节 ,和心向故国 、哪怕死了也要让一腔忠魂化鹃而归的心志。(1分 ,意思对即可)9.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1)用典 。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 ,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

“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语 ,“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 ”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 ,寓“一片降幡山石头 ”的亡国之恨 。

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 ”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 ,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 (3)托情于景 ,情景交融 。

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产能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 (4)设问。

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 ,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 。二:阅读训练 1.首句描写旧日皇宫_______的景象,第二句中的“孤云 ”暗喻_______的境况。

2.颔联运用____的手法 ,发出_______的感慨。 3.第五句以_______写______,第六句以______写_______ 。

4.末句以望帝魂化杜鹃彻夜哀啼的传说表达_________的决心。参考答案 1.衰草夕阳,一片荒芜破败 诗人自己如同孤云漂泊无依 2.对比 山河依旧 ,人事已非 3.芦花 自己 燕子 国家 4.我死之后要化为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 三: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

2.文天祥的《金陵驿》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 ,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 。 草合:草已长满。

离宫:即行宫 ,皇帝出巡时居住的地方。 旧家燕子:引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含义 。

别却:离开 。 译文 草合离宫转夕晖: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孤云飘泊复何依: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 ,( 元:同"原".) 城郭人民半已非:而人民以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旧家燕子傍谁飞: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 化作啼鹃带血归: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编辑本段]赏析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 ,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

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 ,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 ,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 。

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 ,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 ,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 ”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

“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 ,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 ”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 ,无限怅惘 。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 、世间英物 ”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 ,城郭面目全非 ,人民多已不见 。

“元无异”“半已非 ”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 ,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 ,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 、飘离苦。

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 ” ,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 ,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 ,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 ,我的挚爱。

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

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 ,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 、正气之歌 。

3.登金陵凤凰台的意象是什么

《登金陵凤凰台》的意象是凤凰台,长江,白鹭洲 ,青天 ,白云。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

原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如下: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 ,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扩展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 ,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 ,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 ,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 ,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 ,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 ,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 ,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 ”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 ,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 ,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百度百科——登金陵凤凰台

4.秦淮在古诗词中,是什么意象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抚景感事的七绝名篇《泊秦淮》的首联 。

诗人一开篇便渲染月夜泊舟的环境 、气氛。首句用了重言错综法,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

它们把“烟”、“寒水 ”、“月” 、“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 ,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 ,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 、悲凉和冷漠。

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从全篇说,这首绝句是散体单行 ,即截取七律的首尾两联写成 。

首句用了重言错综句法,造成句中对仗,诗的音律节奏便显得丰富而不单调 ,严整而又流动。

5.登金陵凤凰台的意象是什么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文解释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 ,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 。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 ,内心沉痛忧郁 。

词语解释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

衣冠:指王公贵族。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

诗文赏析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 ,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心头 ”。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 。后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 ,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 ,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 、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 ,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 。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6.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一般的意象荟萃如下,还给你举例 ,相信你受益匪浅。

月 。望月怀人 、思乡。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菊。

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 。

凌霜傲雪 ,品格高洁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莲 。

“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 ”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 。兰。

高洁的情操 ,隐士的象征。宋杨万里《兰花》:“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

松。傲霜斗雪,坚贞不屈。

三国魏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 ”唐李白《赠书待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梧桐。凄凉悲伤 。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杜鹃 。

凄凉 、哀伤的象征 ,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

鹧鸪。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 。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蝉 。悲凉的象征 ,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

唐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鸿雁。

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

唐欧阳修《戏答元珍》:“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另外,鸿雁传书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

柳 。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唐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

也可象征时世兴衰。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

另外,柳絮的飘浮不定,也常作愁绪的象征 。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燕。在古诗词中意象非常丰富 。

(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 。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 ,燕衔黄柳花。”

(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 ,燕子双飞去。”

(3)表现世道沧桑 ,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宋文天样《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孤灯 。

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唐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唐杜牧《旅宿》:“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唐韦庄《章台夜思》:“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 。

唐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

宋苏轼《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闻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也表现为无拘无束 ,自由旷达。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夕阳 。苍茫,衰暮 ,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

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宋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猿。

孤寂 、愁苦的象征 。唐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唐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韩愈此为反话正说,更有韵味 。

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或是阑(栏)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

它往往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而且指向相对稳定明显。宋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宋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宋秦观《满庭芳》:“凭阑久 ,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宋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 。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以上全是我个人收藏的资料 ,今奉上共享。

《地下交通站》的第一部的播出时间是2005年 ,距今也不过15年而已,但是已经有3名演员去世了 。

第一位就是丁霄汉,他是国家二级演员 ,在第一部里的《狗咬狗》一集中,饰演保定特高课的王占奎,装扮成八路试探鼎香楼的人 ,后被蔡水根除掉。在2009年,丁霄汉因心肌梗塞于北京垂杨柳医院病逝,享年42岁。

第二位是王平 ,在第二部的最后一集中客串了一个名叫肖桂森的伪军角色,被野尻正川利用来陷害黑藤规三 。王平是相声演员出身,李伯祥先生的高徒 ,曾经多次登上央视春节晚会 。在2013年2月22日,王平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1岁。

第三位名叫程思寒 ,他所扮演的李茂才是第二部中的重要配角 ,是牛记和鼎香楼的掌勺师傅,也是孙掌柜的舅舅。虽然程思寒是一名老演员,但是角色大多是一些配角 ,因此一直都没有红 。在2019年11月6日,程思寒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二号交通站》是西安天拓影视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的抗日喜剧 ,《地下交通站》系列的第二部。由英壮执导,鲍大志、赵卫东、陈铮 、颜冠英主演 。主要讲述了围绕鼎香楼展开的一系列抗日故事。

关于“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托辈广]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2338.html

(14)
托辈广的头像托辈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托辈广的头像
    托辈广 2025年09月24日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托辈广”

  • 托辈广
    托辈广 2025年09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金陵驿...

  • 托辈广
    用户092402 2025年09月24日

    文章不错《金陵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