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网上有关“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事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582 年的一天,意大利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学生,正在比萨大教堂里跪着 ,同去做礼拜的同伴们都在专心地听牧师讲道,大厅里除了讲演声和一根链条的擦碰声外,一片寂静 。一盏从教堂顶端悬挂下来的吊灯 ,被风吹得在空中来回摆动 。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正在做祈祷的医科学生——伽利略。这种人们常见的现象,引起了伽利略极大的兴趣。他的思考与牧师的祷告距离越来越远了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吊灯的摆动,尽管吊灯摆动的振幅逐渐减小 ,但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似乎都一样。他把右手指按在左手腕的脉搏上测量起来,惊奇地发现:不论灯摆动的幅度多大,每摆动一次所需用的时间的的确确是相同的。这个意外的发现 ,使他仿佛遭到了闪电的突然袭击,引起了伽利略的惊奇 。他自问: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吗?不是感觉欺骗了自己,就是亚里土多德“摆幅短需时少”的说法是错误的。究竟是看花了眼 ,还是发现了奇迹 ,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他在教堂一刻也呆不下去了,拔腿跑回家中。

伽利略回家后,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实验 ,为了取得精确的实验结果,他找来了一只沙钟,准备好鹅管笔、墨水 、纸张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请他的教父帮助他进行这个试验 。他找来两根一样长的绳子,在顶端各坠上一块相等重量的铅块 ,分别将两根绳头系在两根厅柱上。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分别拉到距垂直线不同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 ,让绳索自然摆动,让他的教父数一根绳索的摆动次数,自己数另一根绳索摆动的次数 ,然后加以比较。经过多次反复实验 ,发现两根绳索来回摆动的次数总数是一样的 。伽利略终于发现:虽然两根绳索起点不相同,但摆动的时间却一样。他发现了摆动的规律,并用数学公式给予了准确的表述:即摆动的周期与摆的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而与摆锤的重量无关。这就是伽利略年轻时发现的著名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荷兰的科学家犹更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了挂摆的时钟 。今天 ,这个原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计数脉搏 、时钟计时、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诸方面。

伽利略发现著名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时,年仅18 岁。

1564 年2 月15 日,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 。他的祖辈是佛罗伦萨的名门贵族 ,父亲是音乐家,作曲家,多才多艺 ,而且还擅长数学,可是他却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名数学家或音乐家,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医生。伽利略11 岁时 ,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法洛姆博罗莎经院学校 ,接受古典教育。孩提时代的伽利略,好奇心极强,喜欢与人辩论 ,从不满足别人告诉他的道理,而要自己去探索、去想象 。他虽是一个音乐师的儿子,却从小就对“天空的音乐”感兴趣 ,他父亲说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说他常常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在学校里 ,当老师在解说拉丁文的介词,或意大利文的动词的重要性时,小伽利略的心早就随着父亲给他买的作为生日礼物的那只小气球飞到天外去了。他还喜欢制造机械玩具做游戏 ,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像车 、风车、船之类的小玩意儿 。

17 岁时,伽利略进入了比萨大学学医。然而,他以后的成就竟与医学毫无关系。在大学学习期间 ,他对医学兴味索然 ,却迷恋着数学,在他的医学教科书下藏着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背着人 ,一心一意地钻研着数学 。空闲时,就用自制的仪器进行自然科学实验。他深深感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 。

在学习过程中 ,伽利略表现出了独特的引人注目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爱质疑问难 。他不但指责学校的教学方法,而且还怀疑教学内容。尤其是对哲学家们所崇奉的那些“绝对真理 ” ,他更想探明它们究竟包含什么意义,甚至对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也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的学习动向和实验活动,引起了学校教授们的不满 ,因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教授们宣布道:“所有科学上的问题都最后而且一劳永逸地被亚里士多德解决了。无论何时,只要谁敢对一条教条式的说法提出异议 ,教授只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争论。而伽利略却常常用自己的观察、实验来检验教授们讲授的教条 ,对于伽利略“胆敢藐视权威”的狂妄举动,教授们不仅写信向伽利略的父亲告状,而且拒绝发给伽利略医学文凭 ,甚至给他警告处分,因此,伽利略被迫离开了比萨大学 ,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学医失败者 。

1585 年,伽利略回到佛罗伦萨,在家自学数学和物理 ,潜心攻读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1586 年写出论文《水秤》,1588 年写出《固体的重心》 ,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589 年,伽利略的母校比萨大学数学教授的席位空缺了,在友人的推荐下 ,他当上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伽利略 ,这位年仅25 岁的教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开始钻研自由落体问题 。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占支配地位 ,是无容置疑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 年了 ,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 、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 ,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应该同时落地 。他的创见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 ,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 。”他们准备教训伽利略,迫使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们面前承认他的观点是荒唐的 ,让他当众出丑 ,永世不得翻身。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的挑战,性格倔强的伽利略毫不畏惧,为了判明科学的真伪 ,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当众实验,让事实来说话。

公开的“表演 ”地点在比萨斜塔 。1590 年的一天清晨 ,比萨大学的教授们穿着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准备看伽利略出丑;学生们和镇上的市民们 ,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萨斜塔下面,想看个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不慌不忙,神色自如 ,在众人一阵阵嘘声中,登上了比萨斜塔。伽利略一只手拿一个10 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 磅重的铅球 。他大声说道:“下面的人看清 ,铅球下来了!”说完 ,两手同时松开,把两只铅球同时从塔上抛下。围观的群众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但是奇迹出现了 ,由塔上同时自然下落的两只铅球,同时穿过空中,轻的和重的同时落在地上。

众人吃惊地窃窃私语:“这难道是真的吗?”顽固的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 ,仍不愿相信他们的崇拜者——亚里士多德会有错误,愚蠢地认为伽利略在铅球里施了魔术 。为了使所有的人信服,伽利略又重复了一次实验 ,结果相同。伽利略以雄辩的事实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从而击败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们。

正是这次闻名史册的比萨斜塔实验,第一次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偏见 ,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 。后来,伽利略又通过计算,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但是 ,比萨斜塔实验却惹怒了比萨大学的许多权威人士。从此 ,年轻的科学家受到守旧派的仇视和迫害,伽利略被从比萨大学排挤了出来 。

伽利略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思想仍旧十分活跃 。不久 ,在友人的介绍和帮助下,1592 年伽利略被聘为帕多瓦大学的数学教授。帕多瓦大学位于威尼斯水城,是一所学术空气很浓 ,而且较为自由的大学,其医学和数学在欧洲久负盛名。伽利略在这所大学一呆就是18 年,这是他科学生命最为活跃的时期 。

在这期间 ,伽利略陆续发表了一些力学、运动学 、声学和光学,以及宇宙体系等方面的著作。同时,他深受帕多瓦大学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佩 ,每当他讲演时,那个能容纳2000 多人的讲堂就挤得满满的,而且许多听众是从欧洲各地特意赶来的。

1608 年 ,伽利略从朋友的来信中得知 ,一位荷兰眼镜商人,在制造眼镜镜片时,能够用凸凹镜片的组合看清远处的物体 。伽利略的好奇心又被拨动了 ,立即开始钻研光学和透镜。他检查了各种类型镜片的曲率以及他们彼此的各种组合方式,用准确的数学公式测量出不同曲率和不同组合所引起的视觉上的效果。1609 年,他终于研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2倍的天文望远镜 。

伽利略最初制造的望远镜只能放大物体几倍 ,但是这架望远镜比港口望员用肉眼观察可以早两个小时发现进港的船只。当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献给威尼斯总督后,他获得终身教授的职位,因为对以航海贸易为主的威尼斯来说 ,望远镜的重要性不亚于一支海军。

1609 年8 月21 日,伽利略兴高采烈地邀请他的朋友们登上威尼斯钟楼的楼顶,向他们展示那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透过他的“魔术放大镜”往远处看 。朋友们清晰地看见了远处来往的船只;远方山上吃草的羊群;城镇尽头教民们在教堂中进进出出;夜间观天,看见了“遥远的星宿如在眼前。”这奇特的“魔镜 ”轰动了整个欧洲,不久 ,也传入中国。

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称为“我的侦察镜 ” ,利用它探测广阔的天空 。他昼夜进行观测,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过的现象:太阳上有黑子;月亮上有隆起的山脉,低洼的平原;木星有4个小卫星绕它旋转;银河是由众多小星群集而成 。这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他根据自己对星团的观测 ,绘制了天文学史上第一批星团图,出版了《星际使者》一书,向全世界报道了他新颖而富有说服力的观测结果 ,比较隐晦地宣传哥白尼的观点。

伽利略通过实际观测和深入研究,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托勒密地心说则是荒谬的 。为了申明自己的观点 ,他写下了不朽的杰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 年用意大利文在佛罗伦萨出版。在书中,伽利略运用大量事实 ,以“对话”的形式申述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说:“哥白尼头脑之精细和眼光之敏锐要大大超过托勒密,因为托勒密没有看到的,他都看到了 。”这种做法和说法 ,在哥白尼的学说被教廷正式宣布为“邪说 ”的专制时代 ,要冒何等的风险啊!伽利略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科学勇士。

《对话》问世后,影响极大,受到了全欧洲广大读者的赞扬 ,却触怒了当时的罗马教廷,伽利略的名字被列入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1632 年8月,罗马宗教裁判所向《对话》的出版商发出通令 ,禁止出售该书 。并传令伽利略马上到罗马受审。

年近七旬的伽利略收到传讯通知书时,正在病中。医生写了证明书:“伽利略生病在床,他可能到不了罗马 ,就到另一世界去了 。”残无人道的宗教裁判所竟下令:只要伽利略能勉强行走,就要锁上铁链,押到罗马来。1632年底 ,伽利略在朋友们的搀扶护送下启程了。他冒着呼啸的寒风,经历千辛万苦,于1633 年2 月到达罗马 。这位已经半死不活的可怜老人 ,一到罗马 ,立即被监禁了起来 。

1633 年4 月,罗马宗教裁判所开庭对伽利略进行审讯,以各种方法逼迫伽利略放弃哥白尼学说。审讯持续了好几个月 ,伽利略坚持不肯忏悔。裁判所便以火刑威胁,年老多病的伽利略被折磨得精神恍惚,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 ,同日心说一刀两断 。据说,当精疲力竭的伽利略被朋友们搀扶着离开法庭时,嘴里仍叽叽咕咕地嘟囔着:“地球确实是在运转呀!”最后 ,罗马宗教法庭还是判处伽利略终身监禁。

残酷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并没有使伽利略屈服,他的科学大脑一直在无休止地工作着 ,他说:“我的活动的脑子一直要工作下去。 ”1636 年,他秘密地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讨论和数学证明》 。此书总结了他自己长期对物理学的研究,其中包括动力学的基础。书中提供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37 年 ,伽利略双目失明了,再也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了,他痛苦地对朋友说:“在最后的日子再也看不到光明了 ,以致这天空、这大地、这由于我的惊人的发现和清晰证明后比以前智者所相信的世界扩大了百倍的宇宙,对我来说,这时已变得如此狭小 ,只能留在我自己的感觉中了 。”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含冤去世。终年78 岁。1737 年,意大利国民为了纪念这位不幸的先驱者,把他的坟墓安置在佛罗伦萨的克洛齐教堂 ,以示怀念 。1980 年10 月,一个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在罗马成立,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 ,为沉冤300 多年的伽利略昭雪平反。历史终于显示了它的公正 ,伽利略终于恢复了他的清白,如他地下有知,该是可以感到欣慰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有哪些事例

《千年梦圆在今朝》随堂练习--提高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字词梳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010-04-23 12:48:2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 、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叶永烈 ,笔名萧勇、叶扬、叶艇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教授。以儿童文学 、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 、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 、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作品曾获奖80余次,作品曾在美、英 、法、日、韩 、德 、意、泰、香港 、台湾出版或发表。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 ,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 ”称号。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1994年受聘香港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二、相关作品介绍

叶永烈自11岁起就开始发表诗作 。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早年曾是上海科教**制片厂的编导 ,业余科普作品为多,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真正圆了他“作家梦”的还是科普小品的创作 。1959年,还在北大上学时 ,他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 ,寄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并没计较作者的资历,出版了这本书。这也为叶永烈成为该社《十万个为什么》最早、最年轻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文笔活泼,叶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睐 。

二十岁的叶永烈的一个个“为什么 ” ,被比他只小几岁的读者广泛阅读 、传诵。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问世,叶永烈共为该书写了500多篇科普小品。《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 ,总印数超过一亿册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时任上海**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 ,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直到1978年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300万册 ,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小灵通“是该书中的形象。《小灵通漫游未来》完成于1961年秋,书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报道未来科学技术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说 ,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 ,一下子印了一百几十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后来,以展望新的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 ,叶永烈又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于1984年出版,后来又出版了《小灵通三游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 ,叶永烈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数十部长篇 。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 ,人称 ”旧闻记者“ 。主要新著为300万字的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120余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还写了150万字的长篇系列《 ”四人帮“传》;还有《陈伯达传》、《陈云全传》 、《胡乔木传》、《反右派始末》、《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五七年的血泪》 、《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马思聪传》、《真实的朝鲜》等大部头著作。

即将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道尔顿——发现色盲

有一次 ,道尔顿给母亲买了一双袜子当作生日礼物,结果,母亲却说:“你怎么给我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道尔顿很疑惑 ,着袜子明明是桃红色的呀?于是 ,他便去问亲戚邻居 。发现只有弟弟跟自己的看法相同,这时,他想 ,他跟弟弟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一次,

牛顿——万有引力

牛顿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 ,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掉?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 ,结果不断有新的相关疑问产生,于是他不断研究,后来他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随后 ,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 。 ?经过反复的研究,他发现自己与弟弟是色盲。

关于“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李伙]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799.html

(38)
李伙的头像李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李伙的头像
    李伙 2025年09月12日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李伙”

  • 李伙
    李伙 2025年09月1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李伙
    用户091205 2025年09月12日

    文章不错《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