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爱情最迷人最动人的样子,在于唯一与忠贞。
纵有万紫千红 ,千娇百媚,而我独爱你一朵。
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
满天星星,只见一颗在闪烁光芒。
公元737年的一个夜晚 ,喜好风雅的岐王正在家里中宴请文人墨客,岐王?很耳熟,没错 ,就是诗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岐王宅里寻常见 ”的岐王,意思是经常在岐王府中见到李龟年,看来岐王家底丰厚 ,又热情好客,文人聚会是常有之。
风雅文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议论时事 ,饮酒作诗之时,自然也少不了才子美人的话题。
话说,这一天聚会之时话题说到“红颜祸水” 。座上有人说:“自古以来红颜就是祸水 ,这是不争的事实,妲已迷惑纣王,褒姒峰火戏诸侯,西施媚惑夫差让吴国灭亡 ,息夫人就算是功勋卓卓,可息国和蔡国的灭亡不都是因她而起吗?"众人点头称是,唯王维若有所思 ,尔后在席间提笔写下这首《息夫人》的诗。
《息夫人》
唐·王维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 ,是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出生于妫姓世家,因嫁给息国国君息侯 ,后世称她为息妫,又称息夫人。 史称她容颜绝代,目如秋水 ,美丽绝伦,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 她还有个同样美的姐姐,嫁给了另一个国家蔡国的国君蔡侯 。
息夫人与息侯感情深厚 ,非常恩爱。有一天,息夫人突然想念姐姐了,就去蔡国探亲 ,也有说法是出嫁时借道蔡国,到底是怎么现在也无从考证了。谁知道姐夫蔡侯是个好色之徒,见到息夫人的美丽容颜后惊为天人 ,竟起了邪念,对息夫人百般纠缠 。息夫人受了侮辱,气到回到息国向夫君哭诉 ,息侯大怒,恨不得出国灭了蔡国,遗憾是国力薄弱 ,无法与蔡国匹敌。
息侯只好忍气吞声,但终归不爽,于是想了个主意,向楚国借兵报这侮妻之仇。
楚文王仗着自己国力强大 ,英雄主义膨胀,为显示自已国威,不问缘由 ,出兵直接灭了蔡国,俘获蔡侯,蔡侯成了楚文王的阶下之囚 。蔡侯后来知道是自己得罪了息夫人才遭此灭国之灾 ,十分愤恨。
做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是了解楚文王,于是在楚文王面前大肆夸赞息夫人的美貌 ,说为了这样的美人,亡国也愿意。还对楚文王说:“大王宫中尽是天下的绝色美女,但是没有一个能超过息夫人妫氏的美 ”。楚王听了后 ,从此便对息夫人念念不忘 。
楚文王传话给息侯,听说你家夫人美貌,借来看一看?这么明显的企图,息侯断然拒绝。楚王心愿受阻 ,大怒,派出兵马攻打息国,俘虏了息侯 ,霸占了息夫人。也有说法,息夫人是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之胆嫁给楚文王 。无论哪种说法 ,息夫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嫁到楚国的。
楚文王对息夫人极其宠爱,封她为王后。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始终对楚文王不冷不热 ,不与他说一句话 。繁花盛开,但她的心里一直蓄满了泪水,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
虽然贵为王后,享尽天下千般宠爱,但她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旧时的爱情,与息侯恩恩爱爱的时光历历在目 ,作为一名弱女子,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可以在内心坚守着对息侯爱情的忠贞。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
虽然息夫人不与楚文王说话,但她深明大义,能力超群 ,她个性鲜明,虽然美艳卓伦,却 拒绝以色侍人 ,她倡导女性自立,促进中原与楚地两地文化交融。 文王死后,她倾力辅佐她的儿子熊恽 ,除逆安邦,重外交 、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 ,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她一生建立“ 一身赴难” 、“劝课农桑 ”、“推崇新政”、“辅幼称霸 ”的四项传奇功勋 。
为纪念息夫人,在她所经之处都有建庙立碑,在河南、湖南等地都有息夫人庙。
花蕊夫人和息夫人的故事
大家好 ,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息夫人》;
作者唐·王维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 ,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 ,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但始终默默无言 ,不和楚王说一句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说的是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 ,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诗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这两句是以息夫人的口吻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这实际上也是诗人,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声,“莫以 ” 、“难忘” ,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突出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
接下来两句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 ,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 ,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 ,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 ,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就显得格外深沉 ,这沉默中包含着,对人格的污损,爱情的践踏 ,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
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 ,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 ,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
十四万人齐解甲 ,宁无一个是男儿! ”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称“花蕊夫人 ”。
“花蕊夫人”聪明贤淑 ,风流蕴藉,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 。
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 ,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 ,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 ,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
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 ,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 ,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 ,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 ,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 。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 ,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 ,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 ,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 。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 ,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宋太祖早闻花蕊夫人之名,令立即召见。只见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远山 ,唇若朱涂,确实是蜀国第一丽人 。为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 ,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乐,败了国家 ,该当何罪?”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辞:“作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 ,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 ,是什么道理?”当场索要纸笔,题了一首《述亡国诗》献上。
宋太祖喜爱花蕊夫人,将她收入宋宫。7天之后 ,孟昶不知何故竟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孟昶的像,表示纪念 。后来 ,宋太祖死,赵光义继位,又逼花蕊夫人就范 ,她哪肯再度失身偷生?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
才名远播的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但却留给后人一连串的问号...
有的说,她是被赵光义看见,一箭射死的。有的说 ,她被宋太祖纳入后宫后,依然怀念前夫孟昶,把孟昶的画像供奉在内宫 ,骗宋太祖说是“张仙送子图 ”(据说后人盛行供奉“张仙送子图”,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她年长色衰 ,郁郁而死。
也有种说法早在国破家忘时,花蕊夫人痛心疾呼疾呼:“国已不在,我还有何面目存身于世间!”后飞身以头撞击宫殿石柱,顿时 ,鲜血崩溅..宋太祖赵匡胤出手想拦,早已来不及了,不由长叹:“真乃千古一奇女子也!”让人隆重下葬了花蕊夫人 ,又命建庙祭之。
息夫人:
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 ”,本名息妫,原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由于她的容貌太美丽,楚王在公元前680年灭息国时,遂将息妫据为己有。后来 ,息妫“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王问之,对曰:‘吾一妇人 ,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 《左传》庄公十四年于是,息夫人在历史上的悲剧女性角色由此奠定 。
息夫人为什么“未言” “未言 ”的又是什么古今学者有种种解释。杜预、王维说是指“未与王言”、“不共楚王言”,现代学者蔡义江等赞同此说王维《息夫人》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但古人对此说早有驳诘 “乌有所谓生子而未言者 ” 吴骞《拜经楼诗话》 “息妫既为楚王生二子 ,衽席之间,已夕,安得未言 ”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一于鬯等人认为,“未言”就是“未尝一笑 ” 。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杨伯峻认为此说实“误”,他引古人成说,认为“未言”就是不“先发口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一册。钱钟书也引古人成说 ,认为“未言”就是不“言及往事”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 ,至于饮食起居时是否言谈,钱先生并未涉及。笔者比较认同杨先生的解说,不“先发口”即指对任何事都不先发言。理由是,息妫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有降志辱身之恨 。悲恨交集 ,如两块大石重重地压在心上,哪里还有什么言语她不想开口,也不愿开口。但在楚文王的*威面前,在“生堵敖及成王 ”的夫妻生活中 ,又怎么可能不开口,不说话在这种两难的情势之下,她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先发言。
尽管以上诸种解说不能统一 ,但认同息夫人吞声饮泣、以泪洗面的伤心情态则一 。而实际上,正是因为对“未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反而增添了息夫人悲剧的传奇色彩。
息夫人国破家亡以及吞声饮泣 、默然抗争的不幸遭遇引来了古代人们的同情。唐代有人为她建造“桃花夫人庙”,一些文人墨客、才子雅士更是咏叹不绝 。其中著名的诗篇要算王维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我们读“看花满眼泪”,便会自然地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读“不共楚王言 ”,也会自然地想到息夫人“未言” 。此外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从另一角度来咏叹和评说息夫人,写下有名的《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绿珠坠楼而死 ,以效死于夫婿之前,何等刚烈又何等决绝诗人对息夫人的悲剧形象予以重新解说和评价——懦弱胆小的息夫人的可悲遭际诚然可悯,但怎及得上以一死相争者的令人感佩、赞叹呢此诗写得十分蕴藉,清人赵翼就认为此诗“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 ,高下自见,词语蕴藉,不显露讽刺 ,大得风人之旨耳 ” 。
在外敌和强暴面前,中华民族历来都主张敢于抗争,勇于牺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这是民族的大节,是原则问题 、道义问题。从这一角度评说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自然可以得出该诗的立意比王维一诗要高的结论。这也使我们联想到有名的韩凭夫妇的爱情故事 “宋康王舍人韩凭 ,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妻遂自投台……而死。遗书于带曰 ‘王利其生,妾利其死。’” 干宝《搜神记》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以及何氏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自然更能赢得文人墨客以至凡夫俗子的敬佩 。
但时移世易,历史长河奔腾向前,后人们更多地是同情息夫人的悲惨遭遇,这是历史沉淀的表现。正如史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中所言 “泰州邓孝威汉仪,题《息夫人庙》云 ‘楚宫慵扫黛眉新 ,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读之遽患心痛卒。见吴永烈《燕尾琐语》。”“清初巨公曾仕明者 ”读《息夫人庙》而起身世之感、家国之思,以致“遽患心痛卒” ,这多少还是表现了这些人在道德良知上的一种负罪感,让后世之人更多地同情其遭际的无可奈何,而把道义上的亏损轻轻放过 。但无论如何,若是拿他们与史可法等以死殉国的民族英雄相比,其气节之高下,又岂能同日而语!
关于“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立颈削]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hz.net/yaoyao/89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立颈削”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藏在唐诗里的忠贞爱情:息夫人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